近日,盈科工会”世界变局新挑战,匠心护航新征程“第四届工匠大赛决赛在盈科北京总部圆满落幕,本次比赛既是一场专业技能的全面展示,也是一次立足本土、联结全球的法治思想交流盛会,康烨律师在比赛中凭借一起”商业机会型“职务侵占案例,斩获刑事组三等奖。该案的办理以康烨律师13年警察生涯炼就的侦察思维为基,14年刑辩经历打磨的 “出奇不意、借力打力” 核心方法论为刃,打破控方逻辑闭环,成功为当事人打掉职务侵占罪指控,避免其面临十年以上牢狱之灾。
01 案情棘手|百万欧元 “飞单” 指控,常规辩护陷困局
案件始于某科技公司对前市场总监戴某的控告 —— 报案公司称戴某伙同他人 “飞单” 近百万欧元海外业务,涉嫌职务侵占罪。此类 “商业机会型” 职务侵占案,常规辩护易陷入 “商业机会是否属于财物” 的复杂法律争论,难以快速突破控方证据链,辩护难度颇高。面对这一僵局,康烨律师并未遵循传统思路,而是另辟蹊径,以 “你接不住、我拼了力、有人干了” 三句核心事实为纲,搭建起环环相扣的辩护体系。
02 出奇不意|两招击碎 “侵占” 前提,夯实辩护根基
康烨律师的第一招 “出奇不意”,直指案件核心前提 —— 报案公司是否真能 “接住” 涉案商业机会。通过细致梳理证据,她提出:报案公司常年经营 “小区便利店式” 的简易国内小程序,而外国客户需求是能对接多国数据、支持多语言支付的 “跨国大超市级” 系统,二者在技术层级、业务经验上存在本质差距。更关键的是,报案公司既无对应技术团队,也无海外项目经验,戴某此前汇报业务线索时,公司已主动放弃该机会,“利益被侵占” 的前提根本不成立。
与此同时,康烨律师进一步举证:戴某创立的天一公司承接该业务并非 “空手套白狼”,而是 “实打实拼出来的成果”—— 公司聘请 12 名程序员连续 2 个月熬夜攻坚,仅服务器租赁、海外测试等成本便投入几十万。这份详尽的财务报告,清晰证明了天一公司的合法投入与劳动付出,彻底驳斥了 “侵占” 的指控逻辑。
03 借力打力|第三方证据切断因果链,专家论证定乾坤
若说 “出奇不意” 打破了控方前提,康烨律师的第二招 “借力打力”,则彻底切断了控方的因果链条。针对报案公司 “戴某靠冒充自己接活” 的咬定,康烨律师调取到关键证据:涉案业务实际由某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标,天一公司仅是中标单位的外包合作方。这一事实如同 “釜底抽薪”—— 报案公司连 “潜在权益” 都无从谈起,更遑论 “专属利益被侵占”。
为进一步巩固辩护优势,康烨律师还邀请国内知名计算机专家介入,对报案公司与天一公司的技术能力进行专业比对。专家报告明确指出,二者在数据加密层级上相差 4 级,报案公司根本不具备承接涉案业务的技术实力。这份权威论证,让 “报案公司能做这单业务” 的控方主张不攻自破,也让 “飞单” 之说失去了立足之地。
04 成果显著|职务侵占罪被打掉,刑辩智慧启新思
最终,检察机关采纳康烨律师的辩护意见,未对戴某以职务侵占罪起诉,仅以兜底的虚开发票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提起公诉,戴某最终获判缓刑,避免了十年以上重刑。该案的成功,不仅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,更为同类 “商业机会型” 职务侵占案件的辩护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式 —— 无需陷入复杂法律理论的硬掰,只需紧扣核心事实,善借外力放大优势,便能实现 “四两拨千斤” 的辩护效果。
正如康烨律师在案例分享中所言,刑辩有时恰似破解《天龙八部》中的 “玲珑棋局”:“不用硬掰复杂理论,不要落入控方逻辑,出奇不意,善借外力,就能找到破局之道。” 此次获奖,既是对她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其 “侦查思维、刑辩方法论” 独特辩护模式的肯定。

